两个多月,粉丝从零到一千余万;话题“张同学”在抖音获得33.5亿播放:“张同学首次回应走红”“张同学各地分学”“挑战张同学”等话题登上抖音热榜……来自辽宁营口的农村青年张同学,成了当前抖音最火的博主。
早晨睡醒,掀开碎花棉被,拉起窗帘,整理好简陋的床铺,穿上藏在枕头底下的袜子,剁好饲料,喂饱鸡和狗,上山砍柴……他的视频,尽是这些琐碎而生动的农村日常。近乎“流水账”一般的记录,动辄七八分钟的时长,配合着节奏感十足的BGM《Aloha Heja He》,让很多人欲罢不能:“一天不看浑身难受。”
如此鲜明的个人风格,瞬间引发了一股模仿热潮,精致版“张同学”、搞笑版“张同学”、各种地域版“张同学”一个劲儿地冒出来,集体陷入对农村生活的观看与二次演绎。从李子柒到彭传明,再到如今张同学,乡村题材再度被证实为“流量密码”,沉醉其中的同时,也不由得让人好奇,大家看的究竟是什么?
粗糙与精致:演绎下的真实
与大多数乡村题材视频不同,张同学的视频几乎粗糙到不加修饰:斑驳的墙壁,布满湿鞋印的水泥地,揉成一团的袜子,烧焦的插线板,积灰的抽屉,随手藏在砖头下或老布鞋里的钥匙……这样多少有些邋遢、埋汰的生活场景,是很难被纳入寻常创作者的素材范围之内的。面对如此“土味奇观”,有人大赞其真实,有人却倍感不适,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包装之后的真实,正如同一些乡村博主刻意打造的田园想象一般。
之所以会产生如上争议,主要在于张同学视频拍摄和剪辑手法的高度成熟,由此形成的强烈反差。张同学爆火之后,成了抖音热搜榜上的常客,其中讨论较多的就有技术层面的解读。有博主专门统计过张同学视频中的镜头数量,拿《青山高歌》这则视频举例,视频时长7分50秒,包含了190个分镜头,其中8秒以上的长镜头有4个,共计时长46秒,除去长镜头之外,相当于在7分4秒的视频中分切了186个镜头,平均每隔2.28秒就有一个分镜头。这样高频的分镜头,几乎可以跟武侠片中的打斗场面相媲美。
技术的娴熟是一方面,更难得的在于视频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匹配。张同学的视频惯用第一人称视角,穿衣、做饭、开车,跟随他的镜头能经历东北农村青年的一天,在这样的视角下,观看者要“入戏”是很容易的。因此,有博主评价:“看着粗糙实则细致”。这句话可以进一步阐释:单纯的暴露真实,或者单纯的技术炫技,都不足以成就一个张同学,而这种撕裂、矛盾和反差或许才是真正吸引人的所在。
在张同学为什么走红的问题下,“真实”往往是被提及频次最高的词汇。但同样的话说久了,也禁不起咂摸。于是,从人到房子,都被扒了个底朝天。而这次走红事件,又被许多人视作团队精心制作的结果。正像张同学自己回应的那样,“我认为只要是通过视频表达的,它都属于演绎”。演绎下的真实,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实。
尽管视频中的张同学,是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而现实中的他已有家室,尽管视频日常起居的老房子现实中早已不再居住,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仍然被这个打扮之后的张同学所触动。至于是否有团队支持,是否经过精心设计,张同学又是否为专业背景出身,或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除了精致和粗糙的反差之外,真正打动人心的到底是什么?
怀旧与戏谑:回不去的曾经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是什么样的人在看张同学?根据新抖数据平台提供的粉丝画像,张同学的受众中,以41-50岁的粉丝居多,占比40.15%,其次是31-40岁,占比也有28.24%,再就是50岁以上的,占比25.64%,相比之下,24-30岁的不足5%,23岁以下的只有1%。这样的粉丝画像在用户年龄集中在19-35岁的抖音上是较为罕见的。
因此,张同学的走红,被一部分人解读为寻找失落的农村记忆。这些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或多或少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在张同学的视频中,很容易能捕捉到曾经熟悉的生活细节。如果带着这个视角再去回看,就会发现张同学镜头中的农村并非当下的农村,更多带有过去的印记。
首先,是承载着童年记忆的怀旧符号,比如出镜率极高的AD钙奶、爽歪歪,早晨用开水冲泡的蛋花,墙上贴的20世纪80年代港台明星海报。此外,还有熟悉的场景与事件,两周一次的赶集,去超市买东西还要记账。这些蛰伏于内心深处的记忆,在他的视频中得以景观化地进行呈现,在一部分人眼中仍然能在当下的生活中寻找到残留的痕迹,而在另一部分人那里,是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这种怀旧情绪,在东北人的镜头下,也被附加了一层独特的地域色彩。“张同学的视频中有很多戏谑的桥段,比如去理发店理发,偷看漂亮姑娘,还有去超市买肉赊账,老板很无奈的表情。这种表达,很容易联系到当地的文化,是只能从东北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闻系主任刘传琳说,东北的区位特征,二人转等民间艺术的繁荣,造就了东北人似乎天生诙谐幽默的文化基因;历史上的“闯关东”,关内人来到东北,背井离乡,在寒冷艰难的环境中,孕育出乐观豁达、勤恳奋进的性格。而上述种种,都能从张同学的视频中找到痕迹。
“张同学的视频中,一个不太常见的点就是视频时长。七八分钟的视频,在抖音这个短视频平台上,怎样让人看下去?”刘传琳说,高频度的剪辑是一个技术上的策略,分镜头数量多,让人目不暇接;除此之外,在生活细节中穿插幽默段子,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张同学视频中出场的人物都将拍视频说成“拍段子”,这种说法可能带有地域属性,也透露出视频的某种内核。看似没有目的的日常叙事,在充满巧思的细节设置中,展现了乡村社会中的生活气息,农村人在单调生活里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姿态。
几经变迁:乡村的自我表达
随着短视频的崛起,曾经被忽略的乡村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农村景观的记录几度变迁。最初进入互联网视野的,是充斥着猎奇色彩的“土味”短视频:粗糙的场景,未经打磨的故事,夸张尴尬的表演,甚至还有博眼球的“反人类”操作。以出格博关注,显露出曾处于互联网视野边缘的人群在注意力涌来之后自我表达的惶惑。
浮夸沉寂之后,是褪去猎奇色彩的更具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的原生态影像,大的乡村也被拆解为田间劳作、家庭生活、乡村美食、传统手艺等若干细小分支,从中能看见更贴近乡土的东西。
刘传琳将这些乡村题材类短视频的创作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专业团队支持的、技术上较为成熟的内容生产者,譬如李子柒等,不光镜头、构图等极具美学观赏性,而且传统手艺复原等内容,也具有相当大的挑战,这种乡村景观,寄寓了对远方、与现实相去甚远的田园想象。
另一类则是稍显粗放的个人创作者,单纯地记录日常、记录乡土、记录美食等。而张同学则近乎两者之间,兼容了粗放的外表和精致的内核,真实加上一点“巧做”,既打捞了记忆中的农村细节,又是对行将消失的农村景观的影像记录。从这一变迁可以看出,乡村的自我呈现和表达渐趋从容,乡村题材短视频所承载的意义也渐趋多样。
在张同学的视频文案中,经常出现“新农人计划2021”的话题标签,这是抖音针对三农题材创作者的扶持计划。在这一话题下,聚集着无数各具特色的“张同学”。可以预见,短视频平台乡村内容建设的步伐走得越来越快。而在农民自我表达欲望逐渐膨胀的今天,我们期待着更多“张同学”的出现,带来日趋丰富的农村表达话语。
记者:李梦馨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58创业榜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pai58.com/?p=267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58创业榜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